【校長專訪】為籌父母藥費棄學術研究轉投教職 正生書院校長陳兆焯為邊青奉獻27年

升學教育

發布時間: 2022/11/17 16:59

最後更新: 2022/11/20 10:05

分享:

分享:

學時修讀過籃球課的陳校長,教書時曾帶領校隊。(受訪者提供)

有教無類4個字,說起來冠冕堂皇,然而當真正實行,花費的心血和拼勁遠比想像的多。正生書院的創校校長陳兆焯,不僅從零開始建立學校,更一直致力為學生爭取機會,即使要與整個社會所給予的標籤抗衡,也未曾退卻停步。新校舍不久前落成,一眾師生終於可以從簡陋擠迫的臨時建築搬到明亮安全的石屎樓房。新里程即將開始,回望過去,真箇苦盡甘來。

最新影片推介︰

陳兆焯校長外形陽光健康,一看便覺得是個體育健將,沒有半點迹象讓人聯想到他曾是個在大學從事化學研究工作的學者。「中學會考後我去了加拿大讀書,在哥倫比亞國際學院讀中五、六,考入了Trinity Western University(西三一大學),主修化學和數學。那時雖然未畢業,但導師很好,已經讓我參與研究。」能夠投身自己熱愛的事業是幸運的事,但此時香港的家人傳來壞消息。

「爸爸中風,我上面兩個哥哥供我讀完最後一年,自己有信仰,心裏面的信念是家人比任何事都重要。所以一畢業,我就回港工作。」在海外學成歸來回港,陳校長隨即進入香港中文大學工作,成為化學系李偉基教授的教學助理。「在中大的日子很開心,因為中大的環境和外國大學校園很相似,而且又能夠繼續從事化學相關的工作。」

然而不久之後,校長的母親亦不幸中風,且發現了惡性腫瘤,更有癌細胞擴散的迹象,急需治療。一時間,家中的醫療費用急增,經濟負擔加重。陳校長思前想後,決定轉而做中學老師,以賺取穩定收入應付開支。「其實在中大做TA人工當然高過做中學老師,但那時是合約制,而且必須有教授願意收才能繼續,所以做中學老師相對上穩定得多。」當時面對生活而不得不做的取捨,反而成就了他接近30年的事業。

曾為體育科老師的正生書院校長陳兆焯(左二),經常與學生參加各種體育賽事。(受訪者提供)

加國回流做老師

「轉做中學老師之前其實我已教過書,包括在加拿大以及在中大時,因為做TA除了做研究,本身也要教書。試過覺得喜歡,便把心一橫轉行。」其時為1986年,他到任匯基書院,負責教數學、電腦、物理、化學等科目,教擔頗重。「而且有次唔夠老師教體育,搵我去戥腳。」陳校長笑言自己當時教體育只能「放羊」:「現在當然不可以,但那時沒那麼嚴格。」後來更負責帶領學校的籃球隊,自嘲是個不懂打籃球的籃球教練。「當時年輕,甚麼事都不怕,膽粗粗甚麼都敢試,大家又願意給我機會,那些年的教書日子過得非常快樂。」

在香港讀書時曾經留級,到海外升學卻成功考入著名大學,陳校長頓然發現,教育可以有更多可能性。「我不會說自己是個乖學生,但也未至於是個壞學生,只是經常有古怪想法。但正是因為我不走傳統那條路,才發現更多可能,讓我更懂得做一個幫助學生的老師。」

辦校始於義工服務

陳兆焯最為人所知的身份是正生書院的校長,這所位於大嶼山芝麻灣的學校,成立於1998年,是東南亞首家帶有戒毒功能的政府註冊中學。事實上,學校學生並非均曾是濫藥者,而是在行為或情緒上有偏差的年輕人,如曾打架、吸煙等。正生書院為這一群年輕人提供正規教育,同時以聖經信仰為主導進行輔導,更投入各類職訓支援,如影音製作、廣告攝影、電腦工作、理髮等,讓學員掌握一技之長,為重歸社會做好準備。

陳校長(前排右三)1998年開辦正生書院,是東南亞首間有戒毒功能的政府註冊中學。(受訪者提供)

而陳校長與正生書院的淵源,早在學校成立前已經開始。自19歲那年成為基督徒的他,在匯基書院教書的同時,亦參與基督教正生會的義工服務。「我常笑說自己在三十幾歲時已退休。」34歲那一年,正生會創辦人林希聖邀請他加入青少年戒毒服務,自此成為該會戒毒服務的正式員工,開始接觸邊緣青少年。從穩定的教職上退下來,陳校長直言既是受到感召,亦是因為眼見父母相繼中風並離世,感到生命無常、人生苦短。「所以我選擇過得更有意義,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。」作為老師,他接觸過聰穎過人的學生,明白最需要老師的並不是他們,而是那些能力較弱、走了歪路的學生。

暑期作業增自信

不忍心那些年紀輕輕的青少年因荒廢學業而喪失自信、目標,陳校長想到用暑期作業去增強他們的信心。「暑期作業最方便,中英數獨立一本,可以按不同程度去做,英文程度差就做小一,數學好一點就做小六,而且一本接着一本的完成,他們容易有滿足感。」初時只是打算在戒毒中心幫助青少年,後來他見暑期作業計謀大獲成功,便想進而設立一家提供正規中學教育,同時針對他們需要的學校,還這群青少年失去了的學生身份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問校長開校初時的挑戰是師資抑或經費,他笑道:「哪有甚麼師資!」

「得我一個,你說我是校長、老師、打雜甚麼都可以!經費的話當然緊絀,因為屬於私立學校,資助不多。要說最大的挑戰,其實是不懂得怎樣教戒毒的學生,因為經驗不多,只能憑自己過去做老師的經驗、信仰的力量去堅持。」

正生書院眨眼營運了24年,經歷不少起跌,由初期的艱難,至後來2009年因遷校風波而受到梅窩居民謾罵,令學校一躍成為全城焦點。當時陳校長與學生始終從容面對,態度不卑不亢,贏得不少市民讚賞,惟最後仍然無法成功搬至合適的廢置學校,但變相促成了籌款於原址興建新校的計劃。陳校長用超過20年的時間,在芝麻灣一間以臨時建築而成的小書院,改變了數百以至上千名青少年,身體力行印證了教育的可貴。

記者:王嵐